(作者/姚树人)“实事求是”是北洋大学的校训,这4个字令我一生受益,它是我为人、做事、治学始终不忘的一条原则。
“实事求是”即首先要“实”,指为人实在,做老实人;是做事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绝不弄虚作假,也是指治学严谨、求实;“求是”就是追求真理,上下求索,不断探寻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是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传家宝。
记得1957年,苏联和美国的卫星先后上了天,1958年时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党中央很快决定把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交给中国科学院,并决定由钱学森在技术上总抓,我于1956年带职考入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领导上决定派我参加卫星攻关任务,负责燃料研制。钱学森不顾当时苏联专家的反对,决定我国的卫星采用美国先锋号使用的燃料UDMH(偏二甲肼)。而美国对此燃料生产技术保密,我国必须自行研制和生产。我大胆地接受了研制和生产偏二甲肼的任务,这项任务很艰巨。钱学森要求在1959年底前提供1吨偏二甲肼以供火箭试验,该产品有诸如致癌、中毒、着火、爆炸等危险。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当时中国化学工业落后的实际出发,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当时国情的合成路线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我作为技术负责人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得益于在北洋大学培养起来的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说到“实事求是”,还有一个事例。1958年,我们在做二甲胺亚硝化反应时使用了混有三甲胺的二甲胺做原料,理论上三甲胺(叔胺)是不能和亚硝酸反应的。但是,出乎我们的预料,反应产物亚硝基二甲胺的产率按二甲胺计算超过了100%,起初我们不敢相信实验结果。但是经过反复实验,结果产率总是超过100%,有时高达120%。“实事求是”教我们不迷信书本和文献,科学要尊重事实,经过多次认真的实践和研究,我们终于发现了在一定条件下三甲胺能够参与亚硝化的这一新的化学反应,并对反应机理做了解释。这一发现给叔胺化学增添了内容,给我的论文增加了分量。
(作者: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化工系,为海军少将,原海军工程学院院长,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