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期我们来走近北洋学子用热血铸就红色军工脊梁的故事。
北洋大学从创建就肩负着兴学强国的重任,始终走在中华民族爱国运动的前列,北洋学子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青春、才智、鲜血,甚至是年轻的生命。爱国精神是一代代北洋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1939年6月,当抗日的烽火燃遍神州大地,八路军总部军事工业部在战火中诞生。军工部下辖四个兵工厂,技术精英集聚,而以程明陞、陈志坚、刘致中等代表的一批北洋学子,成为红色军工技术的中坚,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谱写了一曲“科技救国”的篇章。他们夜以继日地钻研武器制造,将专业知识熔铸成刺向日寇的利刃。
程明陞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所长,负责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生产了华北敌后抗日八路军部队中70%以上的武器,黄崖洞保卫战也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他夜以继日解决发电设备和电讯器材难题,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通讯人才,被授予“特等劳动英雄”称号。
陈志坚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所长,负责八路军第二大兵工厂——梁沟兵工厂。不惧绝壁阻隔,他领导修建太行山两座军工厂、山西两座电厂、一座炼铁厂,组织生产多种轻武器,铭刻“北洋制造”的铮铮誓言。
刘致中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柳沟铁厂副厂长,太行工业学校副校长。1942年5月,当“铁壁合围”的阴云笼罩十字岭,在突围的硝烟中,为了保护广大学员与学校的生命与财产,他以身试探险路,不幸坠落悬崖,用生命践行了“教育救国”的最后一课。
他们用图纸代替刀枪,用机床奏响战歌。当硝烟散去,北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这便是“科技救国”的最壮丽诗篇。